站在盒子外面思考
关于如何做决策的一些探索。
关于如何做决策的一些探索。
写在 20 岁生日的前一天。
WWDC2020 来了,Big Sur 的视觉方案又一次走在了最前面。 熬夜看完了 WWDC2020。Apple 的自研处理器自然是发布会的高潮,不过除此之外,与新处理器一起到来的还有 macOS 10.X 时代的终结 —— 有生之年这个版本号终于上 11 了。之所以在题目里说「设计是一个循环」,是因为这套来自 Big Sur 的图标设计方案实在是太让人梦回 20 年前了。正好最近有空,遂整理在 UI 设计上,设计师们是怎么走了一个圈又回来了。 开始的开始 高光,阴影,强渐变制造出的立体感 —— Aqua Design。 在计算机刚飞入寻常千万家的二十世纪末,现在看起来非常习以为常的界面元素可能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并不好理解。因此,这样一个「看起来就可以点击」的界面元素就是在告诉用户:这就是一个按钮;水滴一样的问号球,也是在对用户大声地说:「有什么不懂的,点我」。 同时,更强的图像处理能力也鼓励设计师在 UI 上「炫技」,用复杂的纹理和过渡动画来展现出精致得到效果。乔布斯曾对于这套将深度、高光首次引入 GUI 的设计方案这样评价: Its liquid, one of the design goals was when you saw it you wanted to lick it. 同时期的 Windows XP, Vista 再到 Win7,五一不是在类似地尝试还原这种真实的质感。毛玻璃展现出来的层级划分,水灵灵的图标质感,是这个时代最典型的设计风格。 扁平化 随着大家渐渐熟知了界面交互的种种共识,也就不再需要通过直观的视觉细节来了解 UI 元素的作用。于是从 2010 年起,各家巨头都陆陆续续开始走上了扁平的道路。 Jony Ive 担任苹果首席设计师的第一个作品,就是 iOS 7,也就是那个把 iOS 6 之前把拟物做到极致的系统完全拍扁的版本。第二年, Yosemite 发布。这一略带质感的扁平风格,成了大多人现在所熟知的 macOS 的形态。...
To see life; to see the world; To eyewitness great events; To watch the faces of the poor and the gestures of the proud; To see strange things – machines, armies, multitudes, shadows in the jungle and on the moon; To see man’s work – his paintings, towers and discoveries; To see things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things hidden behind walls and within rooms,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he women that men love and many 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