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的健康反应

2021-11-04 (Thu.)
Unlisted Post

最近听到一期超智游戏的聊抑郁的播客抑郁是对世界病态的健康反应,感觉十分有启发性,结合之前读到的一些资料,今天来聊聊抑郁。

抑郁往往来自于意义感的缺失。 意义感不来源于现有的东西,而往往来自于创造新东西的过程。人类对意义感的追求是一种天然的抗抑郁的过程,在追寻新东西的过程中,认知会被不断修正,从而改变过去对世界可能是「绝望」的定论。意义感的缺失也产生于看不见任何可能性。所以即便情绪低落,也别忘了把东西分享出去,不要封闭情绪的产生,不抗拒新的各种可能性的存在。

抑郁是对快速运转的社会的一种抵抗。「自我实现」的观点使得我们不断鞭策自己,即便没有资本家挥舞鞭子,我们也会主动加班加点,把自己放入快速的节奏中,陷入无尽的比较。但最终胜利的人永远是极少数。剩下的人何去何从?于是躺平和内卷同时出现。意识到这一点,不要把抑郁的全部责任怪罪到自己身上,很多时候也是外部的结构性问题,或者来源于当下疫情世界充满不确定与动荡因素的「政治性抑郁」(《倦怠社会》)。

带着长颈鹿的耳朵接受评价 (长颈鹿的心脏所占身体的比例是哺乳动物中最大的,即物理意义上的心大)。在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时,可以在之前加上一句「他认为」,如「他认为我不够热情」,会帮助人们建立自我边界,区分自己真实的情况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为很多时候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别人发泄自己情绪的需要。比如抑郁患者的家属即便非常小心翼翼,也难免会给患者带影响,因为他们的关心,常常会建立在「再这样下去不行,必须赶紧好起来」的基础上。不要去承受太多不应该承受的东西,而要选择躲开这些子弹一样的评价,分清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的意见。

将抑郁的生理反应作为一种信号。 在面对由抑郁带来的嗜睡、消极、焦虑和绝望感时,聚焦在生理反应本身,而不去过度想象由低效率带来的连环的负面后果。这些生理反应可以是被看作为身体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提醒,提醒人们调整状态,停下来关注周围的环境和自己的健康。适当的放慢节奏并不可怕,这是身体给自己的信号,是一种生命保护措施,防止强行支撑自己的身体去做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导致更加无法承受的后果发生。《了不起的我》中也提出过控制二分法,把事情分为可控制的与不可控制的两个部分,该将注意力转移到可以控制的事情上,而不去妄图控制无法控制的部分。对于抑郁,可以控制的是我们如何面对抑郁的生理反应,如何接纳当下的环境与自己的身体。无法控制的是那些假想的结果,是否真的有这么糟糕?没人知道。

减少社交媒体的摄入。 研究表明人们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越长,陷入抑郁状态的概率就越大。而即便我们已经知道社交媒体在吞噬着我们的注意力,我们还是会花上大把时间。健康使用社交媒体的方式,应该是通过关心朋友的动态来「增加我们的社交」,帮助我们「建立社交连接」。而如果花费了大量时间却没有做到这两点,却只是通过种种比较使得自己对自己的生活更加不满意,或者沉迷于短平快的刺激带来的多巴胺分泌,甚至被无意义的二元对立的争吵带走情绪,那便应该及时停止,及时卸载。

最后,是关于舞台的隐喻。我们的文化中存在舞台这种结构,舞台分为台前和幕后两种状态,任何演员都不可能永远处于台前的状态。正如生活本身,也是分为台前和幕后两种状态。两者都是真实的自己,并不等同于虚伪。抑郁是我们更倾向于放在幕后的事情,而要走出抑郁,也需要适时把抑郁放在台前,在合适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诉求,也接纳诉求没有被满足的结果,不如放手,看看自己的情绪会把自己带到何处。「Enjoy the Pain」,抑郁是生活的一部分,世界的一部分,可以放在台前的一部分,而不能说是自己个人的失败。

推荐有过情绪不太好的状态的朋友可以去听一听这期博客,希望能有帮助。

© 2019 - 2024Juntong Chen ||
Dark Mode
|| RSS